开学季一到科元网 ,初三那帮人的心态就跟坐过山车似的。
前一天还在朋友圈发“假期余额不足”的哀嚎,配着奶茶火锅的九宫格,第二天早自习就被班主任堵在教室门口,手里捏着张A4纸,上面印着“中考倒计时XX天”,大红加粗,晃得人眼晕。
从那刻起,头顶的光环就换了名字,不叫“学生”,改叫“中考生”。
这三个字沉得很,往书包里一搁,从食堂打饭到厕所排队,都觉得后脖颈子被人拽着,走快两步能听见骨头咯吱响。
说真的,初三这年比谈恋爱累多了。
老师讲课跟按了快进键似的,粉笔头在黑板上飞,你低头捡支笔的功夫,板书就被板擦抹得只剩几道白印子。
作业更别提,各科练习册堆起来能挡住半张课桌,晚自习写到熄灯,回宿舍还得开着小台灯赶,最后人趴在作业本上睡过去,口水洇透了半页函数题。
班上同学一个个跟武林大会似的,前排那女生左手记笔记右手刷题,笔尖在纸上戳出密密麻麻的坑;后排男生更狠,草稿纸用得比卫生纸还快,垃圾桶里塞满了演算废页,边角都卷着毛边;还有人下课铃一响就往校外冲,书包上挂着的补习班牌子晃悠,听说那费用,他爸每次交钱都得在银行ATM机前站十分钟,烟抽掉半盒。
但是没办法,不报咋办?
你窝在家里啃课本上的基础公式,人家在外面学的都是偏题怪招,某次小测验完,看着别人卷子上的红勾,心里那点劲儿瞬间就泄了,跟被针扎破的气球似的。
别当这是编段子,现实比这狠多了。
小考大考排着队来,周测月考单元考,卷子发下来跟割韭菜似的,刚收走一摞,新的又堆到桌角。
分数更邪乎科元网 ,这次进前五,下次能掉二十名,跟股市似的,红的绿的晃得人眼晕。情绪也跟着起起伏伏,考好了能多吃半碗饭,考砸了连走廊里的风都觉得是冷的。
班里最早掉队的,不是数学公式总记混的,是那些晚上躲在被子里哭,第二天红着眼圈进教室的,撑不住那股劲儿,走着走着就慢下来了。
“努力才有回报”,这话老师家长天天挂在嘴边。
可到了初三你就知道,这跟“早睡身体好”一个道理,听着没毛病,做起来比登天还难。努力不是万金油,尤其在这节骨眼上,光靠死劲往前冲,多半是白费劲。
得讲方法。
比如数学,你天天盯着最后一道大题死磕,基础选择题错一堆,结果大题没啃下来,小题还送了分,这不白搭吗?
物理化学更气人,公式背得滚瓜烂熟,一进实验室,连酒精灯都点不明白,书本知识全还给老师了。英语更别提,单词没背几个,整天指望“语感”能救场,这跟买彩票中五百万差不多,概率低得可怜。
语文最阴险,古诗文背了下句忘上句,作文题目一出来,脑子跟被掏空似的,最后只能东拼西凑,凑够字数就谢天谢地。
初三最让人难受的是,你得承认自己时间就那么多,精力就那么点,跟别人的基础差距摆在那儿。
要是还跟着别人瞎起哄,人家刷题你也刷题,人家补课你也补课,最后累得像条狗,分数纹丝不动,那才叫冤呐。
说白了,初三就是场心理战,谁心态稳,谁就能笑到最后。
别总想着逆袭靠啥奇迹,哪有那么多奇迹?真正能往上走的,都是冷静下来,一点点补自己漏洞的人。
手机得管着,这话听着像废话,但你要是管不住,天天刷短视频,刷到半夜两三点,那不如现在就收拾书包回家,中考跟你没多大关系了。
跟风也得悠着点,看别人买了一摞习题集,你也跟着搬回家,结果连翻都没翻几页,崭新的书脊都没裂开,这不浪费钱吗?
因为别人的计划不一定适合你,不妨先把自己最容易丢分的地方捡起来,哪怕就捡一科,比如英语完形填空总错,那就每天练两篇,坚持俩月,也能多拿几分。
错题本听着老土,其实真有用。
你把月考期末考的卷子翻出来,看看那些错题,十道里有八道都是同一类错误,整理到本子上,标清楚错在哪儿,下次再遇到,就跟见了老熟人似的,心里有数。
还有那些补习班,别被吓住。
好多家长拼命砸钱,其实买的不是分数,是自己的心安。真能撑到最后的,往往是那些在学校里踏踏实实,把课本上的例题都搞明白的人。
基础打牢了,比啥都强。
说到底,初三不是啥悬疑神剧,没那么多“最后一分钟突然开挂”的戏码。
它更像一场长跑,拼的不是谁一开始冲得快,是能不能保持节奏,一直跑到终点。别把自己当成啥背水一战的英雄,就当是一段得好好规划的路,每天走稳点,别跑偏。
节奏跟上了,心态稳住了,手机放下了,错题捡起来了,你就已经比不少人强了。
因为真正的进步,不是别人瞪大眼睛说“你咋突然这么厉害”,是你自己回头看的时候发现:
之前那个坐立不安、总担心考砸的自己,早就被甩在身后了,走了挺远挺远。
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